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助理教授賈斯廷・古力馬,正嘗試把數學應用到政治學研究中,通過電腦對互聯網上的海量博客文章、議會演講、新聞報道加以統計分析,從而展開趨勢判斷。在這個29歲的青年政治學者眼中,“政治學已經日益成為一個數據密集型學科”。其實,成為“數據密集型學科”的遠不止政治學,科學、廣告、體育、公共衛生等大量學科和領域都正在從大數據技術中獲益。
隨著互聯網上數據的不斷增多,海洋一般浩瀚的網絡數據已成為一種戰略資源。大數據技術的目標,就是從這些數據中挖掘信息、判斷趨勢、提高效益。在科技發達的美國,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最先注意到了大數據技術的無窮魅力,并嘗試在經營活動中加以運用。社交網站“臉譜”和視頻網站“網飛”便通過搜集、整理用戶在網絡上留下的“足跡”,分析用戶偏好、興趣和需求,向用戶推薦聯系人信息或感興趣的視頻內容。
對大數據技術的成功運用,將改變日常生活、企業決策和國家治理的面貌,帶來驚人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美國著名攝影師兼作家里克・斯莫蘭便認為,大數據將成為人類的儀表盤,一個幫助人們對付貧困、犯罪和污染的智能工具。哈佛大學定量社會學研究所主任蓋瑞・金,以“一場革命”來形容大數據技術給學術、商業和政府管理帶來的變化,認為“大數據技術將觸及任何一個領域”。
2011年,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提出政策建議,指出大數據技術蘊含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聯邦政府應當加大投資研發力度。作為對這一建議的回應,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在去年3月29日發布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同時組建“大數據高級指導小組”,以協調政府在大數據領域的2億多美元投資。此舉標志著,美國把應對大數據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形成了全體動員格局。
《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提出,應當通過對海量和復雜的數字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從中獲得真知灼見,以提升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預測能力。根據這一計劃,美國希望利用大數據技術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包括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工程技術、國土安全、生物醫藥等,具體的研發計劃涉及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衛生研究院、國防部、能源部、國防部高級研究局、地質勘探局等6個聯邦部門和機構。
在美國政府的實際運作中,大數據技術已經進入了應用階段。上個月,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首席技術官格斯・漢特便在舊金山舉行的一次討論會上透露了大數據技術對追蹤恐怖分子和監控社會情緒的作用。漢特說,就像可口可樂等消費公司借助數據分析掌握消費者習慣一樣,中情局也通過大數據技術來尋找恐怖分子的蹤跡。此外,他還以“阿拉伯之春”舉例說,大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多少人和哪些人正在從溫和立場變得更為激進,并“算出”誰可能會采取對某些人有害的行動。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說,美國需要150萬精通數據的經理人員,以及14萬至19萬深度數據分析方面的專家。目前,已有美國大學專門開設了研究大數據技術的課程,培養下一代的“數據科學家”,一些美國公司也在向大學提供研究資助,并贊助與大數據有關的比賽。目前美國正在握緊大數據這個人類科技領域的最新儀表盤,以求繼續保持科技領先地位。
為什么采用柔印印刷不干膠標簽?六一兒童節:為你的孩子買一本專屬的綠色讀物紙質微型U盤引領印刷新時尚HP indigo 5600數字印刷機選購冷裱機時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創新讓包裝行業更有“內涵”深圳成國內最大的印刷產業基地之一教你如何準備用于印刷的印前制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