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印刷版低調復刊 探索盈利模式

          發布時間:2025-03-07 點擊:47
          沒有廣告宣傳、沒有豪言壯語,這份消失一年多的美國第二大周刊重出江湖,復刊后的第一期也就這樣安靜地出現在美國的書報亭內。在3月7日提前出版的復刊后第一期封面文章《比特幣之臉》因聲稱“比特幣之父”被找到而引起轟動。
          初春的微風已輕拂紐約,而曾在前年寒冬“死去”的《新聞周刊》印刷版也隨之悄然重生。
          沒有廣告宣傳、沒有豪言壯語,這份消失一年多的美國第二大周刊重出江湖,復刊后的第一期也就這樣安靜地出現在美國的書報亭內。在3月7日提前出版的復刊后第一期封面文章《比特幣之臉》因聲稱“比特幣之父”被找到而引起轟動。
          不論真相如何,這是《新聞周刊》在去年8月由網絡媒體國際商業時報媒體(ibt media)買下之后最大的改變。
          受小眾人群追捧
          記者走訪了兩家紐約市內的書報亭,令記者驚訝的是,竟然都沒有看到《新聞周刊》的蹤影。銷售員很肯定地告訴記者,《新聞周刊》早已不再印刷,只能在網上看到。最后,記者在一家地鐵站旁邊的小雜貨店里看到了久違的《新聞周刊》,封面上部依舊維持原來的風格,紅底白字寫著“新聞周刊”的字樣,背景為全黑色,上面是一人,戴著象征比特幣的白色面具,穿著黑色西裝,整張臉埋在了黑色的背景中。
          “雖然他們定價7.99美元,比《時代》周刊貴了3美元,但是想看的人還是會買。”雜貨店老板告訴記者,他一共進了兩本,賣掉一本。
          “《新聞周刊》新的第一期印刷量在美國有7萬份,在歐洲也有7萬份。周刊的商業模式將集中在從欣賞我們價值的讀者身上產生利潤。”《新聞周刊》的發言人胡帕(zachary hastings hooper)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說道。
          全球14萬份的印刷量和金融危機前的312萬份相比是個很不起眼的數字,與周刊深陷泥潭后的2010年的157萬份的發行量相比還不到十分之一。
          記者隨手翻了一下,《新聞周刊》認為傳說中的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不是以前認為的化名而是真名,是居住在洛杉磯市郊區的一位64歲男性日裔美國人。而被《新聞周刊》指認為比特幣之父的這位中本聰則在此后通過美國媒體聲明,他在此之前根本沒聽說過比特幣,并對媒體公布他的私人信息非常失望。目前,中本聰已經申請警察保護來應對接踵而至的探訪者。
          “《新聞周刊》受到一個非常特別的小眾人群的追捧,這些人主要是年紀較大的有錢人。《新聞周刊》決定恢復紙質媒體的發行,主要是因為原有模式(網絡模式)不能夠保持盈利,不能保證周刊的新聞質量來維持自己的讀者群。”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克拉克斯伯格(lynda kraxberger)告訴本報記者,她曾連續10年訂閱《新聞周刊》,但近兩年已不再訂閱。
          “我們將繼承《新聞周刊》的歷史傳統,打造世界級的報道。我們上周剛在網站上接受周刊的訂閱,希望能夠建立起網絡版和印刷版的訂閱群體。我們同時打算增加海外發行。”胡帕說。
          東家變更頻繁
          《新聞周刊》的深度報道曾經改變美國政治的走向。1963年,它以美國黑人之口控訴了種族隔離制度,引發全國范圍的民權旋風,促成美國國會1964年頒布《民權法案》。1967年,又是它的報道《達蘇的感恩節》和隨文配發的美軍累累尸骸的照片,第一次讓美國主流公眾意識到,越南戰爭是個慘重的失敗。
          但近5年來,《新聞周刊》在數次改變東家的動蕩中掙扎。
          隨著新聞網站、社交網絡和在線廣告憑借成本優勢逐步壯大,《新聞周刊》的發行量由2007年的312萬份下滑到2010年157萬份,流失一半。在成本的壓力下,當時的老東家、帶領《新聞周刊》創造過輝煌的《華盛頓郵報》以及控制郵報集團半個多世紀的格雷漢姆家族被迫啟動激進改革,放棄了當年賴以揚名立萬的深度與國際報道。
          最終在2010年8月,本身也在辛苦支撐的《華盛頓郵報》對《新聞周刊》徹底絕望,以1美元的象征性價格,賣給了愿意承擔4700萬美元債務的音響業富豪哈曼(sidney harman)。但哈曼接手不到一年后就過世了,他的繼承人又把《新聞周刊》完全交給了《野獸日志》(daily beast)。正是后者的主編蒂娜·布朗(tina brown)在2012年決定停止印刷版的刊發。
          把印刷時代叱咤風云的新聞巨人變成互聯網時代無數冒險家中的普通一員后不到一年,去年8月就傳出消息《新聞周刊》再一次易主。這一次,連交易條款都沒有公之于眾。
          名不見經傳的新東家國際商業時報媒體2006年成立于紐約,是一家旗下有21家網站的網絡出版商。由于不是上市公司,記者無法知道他們具體的盈虧情況。但公司自稱,每月全球有4000萬訪問用戶,出版7種語言的刊物,讀者來自190個國家,并表示已在2010年開始盈利,資金來源為網絡廣告。
          探索盈利渠道
          不斷變更的東家和經營策略,究其原因都是為了扭虧為盈。胡帕表示,“訂閱收入和廣告收入對商業模式都至關重要”。
          重出江湖后的《新聞周刊》售價為每期7.99美元,比印刷版停刊前的4.99美元有60%的大幅上漲。訂閱一年52期的價格為149.99美元,大約2.9美元一期,同時可以在電腦上閱讀網絡版。這又比兩年前的50美元一年的訂閱費上漲了2倍。
          “大概有一群小眾但是有錢的忠實讀者能夠讓雜志大幅提高價格。同時也為廣告商提供了一個有針對性的高端客戶群。這是一個小眾市場,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什么是好的戰略。如果《國際商業時報》有錢,應該可以負擔得起試驗的成本。相信在定價以前,他們已經做了足夠的市場研究,證明高質量的印刷媒體可以持續性地收取高價。”對于這樣的漲幅,克拉克斯伯格說道。
          胡帕也表示,要統計真正的銷售情況,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不過,目前訂閱《新聞周刊》的主要競爭對手《時代》雜志印刷版一年只需要30美元。
          基本上,美國的雜志總體來說在讀者群中遭受冷遇。根據審計媒體聯盟(alliance for audited media)的信息,美國書報亭的消費者雜志2013年下半年比前一年同期下降11%。付費訂閱則下降了1.2%。
          在雜貨店里,老板指著架子上的十多本各類周刊、雜志笑著說:“你看到我這架子上的雜志,都沒有什么銷路。”然后他又打開旁邊的一個柜子,拿出一疊已經打包好但準備退送回發行公司的雜志。記者看了一下老板的退款清單,一星期的退款為138美元,大概有30本雜志,而這家店的雜志總共才十多種,老板每種才進幾本,顯然賣不掉的是大多數。
          老板說,他開業的時候本來還留了一堵墻準備放月刊雜志的。但是月刊雜志如果賣不掉,按照規定,一個月后才能退,而不像周刊,每星期都可以退,所以月刊銷售對店主的資金周轉顯然很不利。他思慮之后,在那堵墻前做了玻璃柜子,出售水煙壺。“如果說出售雜志的利潤是一分錢,那這個(水煙壺)就是2.5角。”老板得意地告訴記者。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惠普硒鼓05A(CE505A)
          限產導致庫存告急 老牌原紙廠無奈再漲價
          數字時代,圖文印刷加盟店如何吸引消費者?
          印刷電子商務的本質是什么?
          全球商業印刷正在全速增長
          構建品牌形象 快印店服務創新迫在眉睫
          北京提出針對于印包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老鳥OLD談平面設計中的幾個排版軟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小黄鸭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福利秒拍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一区| 国产小仙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福利秒拍一区二区|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限乱码 |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一区二区三区电影在线观看| 深夜福利一区二区|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高清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伦子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观看| 一级毛片完整版免费播放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