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在研究包裝印刷裝潢效果的時候,發現印刷及印刷油墨的科學技術既有一定的界定,也有無序的關系。筆者在近兩年應青島、廈門、泉州、杭州、楊州、沈陽、邵陽等地個別包裝印刷及油墨制造廠商之邀請進行研究,跟蹤的技術服務之后,就印刷圖文墨膜粉化這一問題較詳細地進行一次概括,借此同時內人士切磋和交流。
一、主要原因
1、油墨的成膜劑不足;
2、油墨體系顏料過量尤其是體系顏料過人,太粗而使流體有脹流;
3、油墨粉體物過多墨質粗,墨膜軟而不堅;
4、油墨體系的ph值過高;
5、油墨泡沫過大(尤其是高速輪轉印刷摩擦后導致的油墨溫度過高而產生的墨表面泡沫的形成);
6、紙張質量差(粗糙、疏松),表面塵埃度大/塑料薄膜吸濕而降低了附著力;
7、油墨吸入了水份,包括塑料薄膜吸入水份;
8、承印載體水份過大/塑料薄膜未處理或處理的不好或塑料表面油膩含量大/塑料體系的助劑遷移到表面;
9、油墨體系的助溶劑過量,尤其是非揮發性,非混性的溶劑過多或油墨干后表面發澀;
10、印刷后半部干燥設施不當;
11、油墨太稀或附著牢度差,油墨膠化絮凝或鹽析,連結料已失去了粘結作用;
12、油墨混入雜質和水份而堆版或酸敗分解;
13、油墨分散(包括印刷傳墨輥)不良式沖洗不良;
14、印壓不實或輥子功能不良或墊襯不足;
15、油墨干性太慢,連結料質量太次而又大量滲入了承印載體(如紙吸取性太快)太深;尤其是當摩擦,折疊打包或消費過程更為明顯;
16、刷墨及印刷油墨液偏酸;
17、印刷速度不合適(太快);
18、印壓大小;
19、承印載體與橡皮布或與印版之間附著紙、塑毛、粉塵,油墨中加入的撤粘劑過量。[next]
二、措施方法
1、控制環境溫度和濕度(18℃~25℃和60%~75%);
2、加大吹風,烘干,防止墨膜干后發脆;
3、選擇密度大,緊度高的紙張和處理形成的塑料毛面(如施膠量大的紙張/吸收性稍弱一點)及選擇水、墨分離而又平整的印版;
4、控制紙張水分(4%~14%);
5、控制承印性的ph值;
6、調整印刷壓和承印物拉力(尤其是印版的彈性);
7、增大曝光時間并控制曝光量;
8、更換印刷油墨或在油墨中加入一些稠、粘的連結料或提高印刷壓力或換用優質的紙或ph值小的紙張;
9、用紅外線碘鎢燈升溫復打電暈處理并糾正電暈面或重新進行表面處理;
10、在塑料薄膜中添加蠟類或鈣或換用紙張;
11、油墨中添加偶聯劑或防滲劑和添加增粘劑或選擇適宜的成膜助劑;
12、選擇粘性大的或適當細度的油墨或過濾油墨;
13、控制油墨的ph值(7~9.3)及選擇硬質的油墨;
14、控制油墨干速(例如輪轉水性凹印油墨1秒~3秒內表面干燥)。或換用干速較快的油墨或減少給墨量;
15、設計調配揮發或氧化梯度平衡的溶劑或調量油或盡量調配粘度高的油墨;
16、改進油墨連結料的結構及稠度(如采用非反應的樹脂與亞麻油、熟油或中等粘度的調墨油);
17、使用能迅速干燥的包裝印刷油墨,在油墨中加入少量的罩光油或亮光油(如設法改性油墨干性,摻用對顏料和紙張粘附性的好的油墨,比重小、吸油量大的顏填料),使用弱堿性潤濕液;
18、不要把油墨調得太稀,加入一些蠟類增滑劑,換用附著牢度好的油墨(選擇同性同能的油墨)或罩層樹脂油或覆合一層塑料薄膜;
19、油墨中的樹脂顏料比例要適當(或選擇分子量大的樹脂,比重大而少的顏料或填料加入增塑劑);盡量減少噴粉(如油墨中加入玉米淀粉或滑石粉,盡可用325目~400目篩網過濾后再用);
20、選用彈性好的橡皮布和在印版墊支附加彈性的又光滑平整的橡皮或塑料泡沫。盡量減少撤粘劑。
雖然包裝印刷制品墨膜粉化掉落的故障及原因種種,往大處講是一種質量問題(油墨質量,隨印材料,操作技巧),不可忽視油墨、調墨油、潤濕液、稀釋(液)劑是油墨制造者的研究重點;承印物的ph值及密度,光滑度的包裝印刷材料拉力也是材料制造者的研究目標;印刷版平整及吸油量多少和印壓力大小、油墨調節濃談粘度大小及機械快慢是操作員工的技巧更需總結和交流。
瓦楞紙箱水墨印刷工藝中常見問題及解決微利時代印刷企業 轉型升級需度過七道坎內容營銷 VS 社會化營銷OKI發布A3幅面LED彩色打印機 “貼心”服務倍感溫暖神奇的納米印刷技術“遇見”紙箱印刷會怎樣凹版雕刻印刷術:一種舶來的技藝惠普停用遠程訪問網絡打印機 易被黑客入侵新機型助力數碼打印時代,富士施樂爭做行業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