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剛剛開始普及的十幾年前,我們就已經聽到過這種“預言”:人們將不再看報紙買雜志,出版社將面臨倒閉,書店將無人問津紙媒將逐漸成為歷史長流中文化的墓志銘。
而這確實也是真實發生的。報刊亭逐漸成為賣水賣雜物的小雜貨店,書店轉型成咖啡館,而一些老牌的紙媒也難以守住自己的百年招牌瀕臨破產(貝佐斯收購華盛頓郵報)。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崛起,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盛行,紙媒似乎已經難掩頹勢,無力回天。
令人費解的數據
就在上個月末,crain’s new york business 刊登了一篇《 紙媒畢竟未死:雜志出版紀錄上漲 》,稱 2014 年第一季度對美國雜志業是一個“特別樂觀和值得看好的時期”。文中提到,第一季度全美有 35 本新雜志出版(遠高于去年的 23 本)和 10 電子刊物上線(去年同期 4 本),并且業界稱這些新雜志“質量上乘到令人驚訝”;除了新雜志的出版數量高于去年同期,文章聲稱“主流出版人和廣告商已經發現在現今飛速增長的互聯網世界,紙媒依舊屹立不倒。”這不僅說明了廣告商在紙媒上的投入并未減少,而且前景依舊看好。
有意思的是,在一個多月以前,crain’s 剛剛披露了《 2013年下半年雜志銷量下滑 》,并且對紙媒持悲觀態度。文章中提到, 2013 年下半年報刊亭 (newsstand) 雜志銷量下滑 11.1%;雜志電子版雖然同比上升 37%達到 1080 萬,但是依舊只占紙媒總體的 3.5%。
僅僅一個半月,難道市場就有了這么大變化?如果根據 2013 年雜志銷量的走勢,紙媒確實在一路下退,那又是為什么會有越來越多的新雜志進軍市場呢?
衡量標準的轉變
在紙媒的傳統時代,報刊亭 newsstand 的零售銷量是衡量雜志影響力的重要標準。如果報刊亭銷量越多,證明讀者群體越大越穩固,那么雜志的影響力也就越大。與此同時,帶來的是
增值印刷印刷工藝介紹7:包裝增值印刷樣張工藝解析紙張的吸墨特性有哪些?是什么因素決定的?方正硒鼓FZ-D7012A江西省首個雕版印刷博物館獲批造紙業環保核查不放松 2018年仍會“洛陽紙貴”濟南首創排放口微名片管理, 排污狀況“碼”上掌握正確掌握紙張性質 提高印刷質量美國短版數字印刷改變傳統圖書業務經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