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業形成一套標準化的生產模式,這樣不但可以節省時間,還有助于印刷質量的提高。
提起標準化,有些人會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現在的媒體總是以“標準化”來為企業打廣告,對此人們已經耳熟能詳;陌生是因為有些人只是聽說過標準化,并沒有接觸過,因此覺得這個名字還是深不可測。其實標準化一直都在每個人的身邊。紅燈停綠燈行,這是最熟悉不過的標準,也是人們必須遵守的標準。
印刷標準化的目的
一是簡單化。隨著人類生活的不斷復雜,現代的標準化也許首先應該考慮簡單化的過程。對于印刷行業來說,印刷生產的各個環節建立模式化生產,簡化了復雜的工作流程。
二是將標準作為傳達的手段。標準的第一個原始任務是在給印刷企業與顧客之間提供傳達手段.列出所需樣品的大小和屬性.增強顧客的信任感。使其在接收符合標準的印刷品時能相信其質量和可靠性。還有現在的印刷企業一般接收統一的作業格式,加速了彼此之間的信息傳達。
三是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無疑是標準化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按標準生產的印刷品,其質量才能得到保證.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印刷標準化的作用
1.標準在印刷生產和流通領域中的主要職能。標準在印刷生產和流通領域中所承擔的主要職能(所起的主要作用),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作為印刷品生產過程中的技術依據。印刷企業要按印刷品的標準來組織生產,來規范和約束其全部生產活動。二是作為交貨、驗收的技術依據。顧客需要對收到的印刷品進行驗收,當驗收結果與相應標準規定不符時,供需雙方將協商解決。
一般來說,印刷品生產的技術依據,主要來源于交貨、驗收的技術依據:交貨、驗收的技術依據,主要來源于客戶的使用要求。一個印刷企業,如果想能靈活地適應日益激烈和情況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的需要,他們就應該把通用性好、覆蓋面大的公開的國家或國際標準作為交貨、驗收的技術依據,把技術水平高于公開標準的企業標準作為組織印刷生產的技術依據。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2.印刷標準在生產過程中的主要作用。一是有利于印刷生產各個環節的技術銜接和協調。印刷生產需要經過設計、印前制作處理、印刷、印后加工等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只有設計符合印刷標準,印前處理達到各參數要求.這樣才能保證印刷生產有條不紊地進行,才能印刷出符合標準要求的印刷品。二是有利于印刷品的質量控制。標準是衡量印刷品質量的重要尺度。現今顧客對印刷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包裝印刷對顏色要求十分嚴格。標準的建立使文件的快速處理、復制有所依據.避免亂套現象。印刷過程中對各印刷參數有了要求,印刷質量就得到了保證。三是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標準的制定,讓印刷企業與客戶之間有一套行內的共通語言,能增強彼此的溝通。同時對海外客戶也能很好地進行交流.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場,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四是有利于節約原材料,提高生產效益。標準的制定,使印刷生產的各工藝擁有一套符合要求的參數,建立模式化操作,這樣就能減少出錯率,縮短印刷機調試時間,節約原材料,從而達到控制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合格率的目的。印刷工作流程有了準則,發生問題容易找出根源,提升解決效率,提高生產效益。
印刷標準化與提高質量
有定義說印刷品質量是印刷品各種外觀特性的綜合效果。如印刷品階調和色彩再現忠實于原稿墨色厚實、均勻,光澤好,文字不花,清晰度高,套印精度好,沒有重影、透印、各種杠子、背面粘臟及機械痕跡。
而又有人指出.前述關于印刷品質量的定義是不夠準確的,從復制技術的角度出發,印刷品質量應定義為對原稿復制的忠實性”。筆者認為.這種定義方法對進行印刷復制工藝研究和評價印刷復制各個階段的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現在的印刷企業希望印刷形成一套標準化的生產模式,這樣不但可以節省時間,還有助于印刷質量的提高。印刷流程從接收原稿到最后出版發行,其中要經歷素材收集、印前圖文處理、膠片輸出、拼曬版、印刷、印后加工及裝訂等過程。印刷標準化、數據化的實現,是印刷質量的有利保證。
1.印前數據交換格式的標準化。
該標準主要規定了用于印刷出版行業圖文信息跨應用軟件、跨平臺傳遞的不同數據格式的結構和技術要求。目前這類標準包括tiff/it、pdfix、、jdf等數據交換格式。數據交換格式的標準化,使得各印刷企業之間、印刷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
2.膠片輸出的標準化。膠片是印刷的基礎,如果膠片質量不好,很難保證最終的印刷品質量。目前,絕大多數印刷廠的膠片輸出已形成標準化、數據化的生產模式,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人員素質、設備穩定性、管理體制等因素的影響,有些環節并沒有真正體現出標準化,數據化的內涵。舉例來說,某些印刷廠每天的出片量比較大,當顯影藥液新鮮時,輸出的膠片比較正常,隨著膠片輸出量的不斷增加,顯影液的濃度逐漸降低,膠片的顯影質量也隨之下降。由于工作任務重,為了保證按時完成任務,操作人員往往不予處理.或者干脆直接向顯影槽中加入一定量的顯影液.繼續工作。有些操作人員甚至還會采取提高顯影和定影溫度的方式,加快顯影速度.以按時完成生產任務。
上述沒有標準化的沖片環節是影響膠片輸出質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印刷廠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按照.質量要求確定沖片的各種參數.生成一套標準化的數據.這樣操作人員在生產中主要根據標準數據執行就能保證膠片質量。
3.拼版和曬版的標準化。拼版的標準化與數據化比較容易實現.只需畫出標準的拼版坐標.拼版人員即可按樣施工。但是曬版在實際生產中也許會因為某些因素而影響其標準化的實施。例如,有些印刷廠曬版任務較重.車間為了保證時效.只好以犧牲質量為代價.一方面延長曝光時間.達到去臟的目的:另一方面增加顯影液的濃度.加快顯影速度.以提高生產速度。因此.曬版后小網點丟失嚴重.影響圖文印刷質量。筆者認為.曬版標準化、數據化的實現只要根據曬版質量控制條測定出標準的曝光時間和顯影時間.操作人員在任何工作條件下都嚴格按要求生產.就絕對不會有問題。
目前很多印刷廠已經使用ctp系統.省略了膠片輸出及曬版過程.但是.其標準化的原則仍然存在。ctp制版同樣需要印刷廠根據版材質量測控條確定ctp制版標準的曝光強度、轉速、焦距等參數以及沖版機的各種顯影參數,然后嚴格按要求執行.保證印版質量。
4.印刷過程標準化。印刷過程的控制是整個印刷工藝流程中最復雜涉及因素最多的環節。其所用原材料的性能與質量.套印、印刷壓力以及印刷環境等多方面都會影響印刷工藝標準化的進行。
(i)原材料。原材料是印刷生產的基礎。在生產過程中.應盡量使用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感光材料.ps版、紙張、油墨等原材料.以保證制版和印刷參數的一致性.為色彩還原提供數據基礎。例如國家標準中規定.報紙印刷中y、m、c、k的實地密度值分別為0.60~0.80、0.90~1.10、i.0~1.20、1.0~i.30。這是一個寬泛的標準規定.因為考慮到各報紙印刷廠所用原材料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印刷密度。但對于報紙印刷廠本身來說.就應該根據該廠所用的膠片、ps版、紙張、油墨的性質制定一套更嚴格的標準來控制印刷質量。一旦更換原材料.原先的標準數據就應該重新制定.以確保獲得相同高質量的印刷品。
(2)水墨平衡。膠印的原理是水墨平衡。因此.控制好水墨平衡是膠印的基礎。墨量大.必然要求水多.否則會糊版:墨量小.必然要求水少.否則.版面發灰。因此.掌握合適的墨量和水量,是膠版印刷的關鍵。
(3)套印。在評價印刷品質量時.我們最常用的兩個標準一個是顏色一個就是套印。套印是否準確,是印刷品質量好壞的最直接體現。一般套印準確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一張印刷品上的不同色.而且同一印刷品的正背兩面,同一批印刷品的印張之間都應該達到相應的標準。
從工作流程中看,幾乎每個環節都會成為產生套印不準的根源,使得印刷過程難免存在套印誤差.因此必須確定一個標準.超過標準范圍即為不合格品。行業標準規定.膠印中精細印刷品的套印允許誤差≤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許誤差≤0.20mm。報紙印刷由于速度快.其套印誤差應在0.3row之內。
(4)印刷壓力。合適的印刷壓力是保證印刷順利進行的前提。壓力過大.網點變形:壓力過小.網點發虛。印刷壓力的標準化通過測定正常工作中的印刷壓力來實現。以前的老式印刷機可用壓”保險絲”和插”隔距片”的辦法來測定壓力。現在的機器只需用游標卡尺測出紙張厚度.并將數據輸入計算機.就能實現壓力的自動調整。
(5)印刷環境。印刷對環境溫度和濕度的要求比較高.溫度和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紙張、油墨的印刷適性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有很多先進設備對環境溫度和濕度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印刷車間的溫度一般控制在23±5℃.相對濕度控制在50%~75%比較合適。
只有在以上幾個方面對印刷生產進行嚴格控制.印刷的標準化才能夠在實際生產中實現.切實提高印品的印刷質量。
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標準化已越來越引起各行各業的普遍重視。印刷標準化與質量的關系是緊密結合的。印刷企,業在標準化的引導下能生產出高質量的印刷品.從而以質量為基礎來開辟、鞏固、占領市場.最終贏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圖文快印企業戰略管理需注意的幾點利樂宣告佛山工廠7月28日關停!一般海報的尺寸都是多少?2017國際噴印創新應用節7月17日強勢來襲迪斯尼公司將停止印刷專用錢幣引熱潮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聚焦網絡安全!啤酒帽標凹版印刷油墨的選用關于圖文快印企業積分制管理培訓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