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版印刷是利用油水不相溶這一規律進行油墨轉移的。輸水裝置的任務是,供給印版空白部分一層均勻的水膜。輸墨裝置的任務是,給印版的圖文部分涂上一層厚度均勻的墨膜,這個任務完成的愈出色,印刷品的質量愈好,因為在壓印區域內,油墨的轉移取決于給墨量,理想的情況是,印版上所有的印刷圖文部分都涂有一層厚薄均勻的墨膜,并將墨膜轉移到承印物上。但是,由于潤濕液和油墨同時存在于印版之上,雖然油墨和水互不相溶,但在著墨輥、著水輥以及橡皮滾筒的高速剪切下,油相和水相間產生了相互作用,油墨被乳化。
一、油墨和水的傳遞過程
平版印刷機的輸墨裝置由墨斗、墨半輥、串墨輥和著墨輥組成;輸水裝置由水斗和著水輥組成。當膠印機合壓印刷時,著水輥、著墨輥與印版的空白部分、圖文部分存在著a、b、c、d四種輥隙狀態,如圖5-2所示,油墨、水(潤濕液)在各個輥隙之間被強制混合,然后分開。
圖5-2 膠印機的油墨和水的傳遞
第一種輥隙是著水輥與印版空白部分的間隙,如圖5-3(a)所示,輥隙間有潤濕液。著水輥與印版分離后,空白部分的表面被潤濕液所潤濕,留下薄薄的一層水膜。如果使用涂料紙印刷,采用普通的酸性潤濕液,實驗表明,當印版上需要3μm的墨膜時,水膜有1μm厚才足以阻止油墨在印版空白部分上的擴展。
第二種輥隙是著水輥與印版圖文部分的間隙,如圖5-3(b)所示,輥隙間既有潤濕液,也有油墨,兩相并存。在著水輥與印版的強力擠壓下,少量的潤濕液被擠入油墨,造成油墨的第一次乳化。供水量愈大,擠入油墨的潤濕液愈多,油墨的乳化愈嚴重。
第三種輥隙是著墨輥與潤濕過的印版空白部分的間隙,如圖5-3(c)所示,輥隙間也是潤濕液與油墨相兩并存。在著墨輥和印版的強力擠壓下,又有少量的潤濕液被擠入油墨。造成油墨的第二次乳化。
第四種輥隙是著墨輥與印版圖文部分的間隙,如圖5-3(d)所示,輥隙間存在著乳化了的油墨,以及附著在印版圖文部分墨膜上的潤濕液微珠。著墨輥滾過印版圖文部分時,瀾顯液的微珠被擠入油墨,造成油墨的第三次乳化,著墨輥與印版分離后,印版的圖文部分便得到了含有相當數量潤濕液的乳化油墨。
圖5-3 著水輥、著墨輥與印版的輥隙
上述分析表明,在平版印刷的一次供水、供墨過程中,潤濕液和油墨要發生三次水墨混合,要保持水相和油相的嚴格界線顯然是不可能的,即油墨的乳化在平印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next]
圖5-4是三種不同油墨的混水量曲線,縱坐標是將潤濕液和油墨混合后,測得100g的油墨中的混水量,橫坐標是水、墨混合的時間。曲線a表示最混入水的油墨,由于油墨中含水過量,造成油墨的絲頭過短,油墨從印刷機的墨斗中很難輸出,故不適合于平版印刷;曲線c表示最不易混入水的油墨,油墨對水幾乎是排斥的,印刷中被擠入油墨中的潤濕液微珠會很快地又從油墨中離析出來,附在油墨表面而形成一層水膜,這就妨礙了油墨向橡皮布轉移。經驗表明,這種油墨傳遞性能極差,而且可能使印刷品發花,也不能用于平版印刷。曲線b表示和水混合難易程度適中的油墨,最宜用于平版印刷。這種油墨能使潤濕液的微珠分散在油墨之中,使油墨乳化,這就為排除附著在油墨上的潤濕液提供了一條途徑,油墨傳遞性能良好。由此可見,平印油墨在印刷過程中的乳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還是油墨轉移所需要的,絕對不乳化的油墨并不適用于平版印刷。
圖5-4 油墨和水相混的曲線
二、馬丁·西維爾平印模式
分析油墨、潤濕液在平版印刷機上的傳輸和乳化情況,不難看出,盡管平版印刷的油墨轉移有水介入,但關鍵仍然是印版圖文部分的著墨過程。為了保證油墨轉移的順利進行,馬丁·西維爾(mattin silver)提出了以下的平印模式:
(1)用于輥子和印版的各種固體材料,必須有一定的表現自由能,它們必須能被潤濕液或油墨優先潤濕。印版的空白,必須由在有油墨的情況下,被潤濕液優先潤濕的材料構成;印版的圖文部分,必須由在有潤濕液存在的情況,被油墨優先潤濕的材料構成。
(2)油墨和潤濕液必須是互不相溶而又可混合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種有限混合物或可控乳劑。這就是說,潤濕液以微細的水珠分散在油墨中,使油墨乳化,為排除圖文部分的潤濕液提供了一條途徑。
(3)為了在紙張上構成必要的印刷密度,印刷到紙面上的油墨厚度大約是1μm。
(4)油墨和潤濕液都是通過一系列輥子傳遞到印版上的。輥子表面對潤濕液和油墨分別表現出不同的潤濕性。表5-1列出了輥隙間膜層的狀態。其中有16種不同的膜層結合狀態。因為都是對稱排列,所以實際上只有5種結合狀態。
當輥隙間只有一種流體(潤濕液或油墨)時,在輥隙出口處流體膜層分裂,每個輥子上膜層的厚度是輥隙進口處膜層總厚度的一半。
表5-1 兩個輥隙是出口處的膜層狀況
輥子特征
輥隙入口處膜層
輥隙出口處膜層
輥隙入口處膜層
輥子特征
二號輥優先被油墨潤濕
a.油墨
a-a
一號墨層
二號墨層
a-b同b-a
a-c同c-a
a-d與d-a相反
a.油墨
一號輥優先被油墨潤濕
b潤濕液
b-a
一號含有乳化的潤濕液膜層
二號含有乳化的潤濕液膜層
b-b同a-a
b-c與c-b相反
b-d同b-b
b.潤濕液
二號輥優先被油墨潤濕
c.油墨
c-a同a-a
c-b
c-c同a-a
c-d同d-c
c.油墨
一號輥優先被油墨潤濕
d.潤濕液
d-a
一號含有乳化潤濕液的墨層上有潤濕液
二號潤濕液墨層
d-b同b-b
d-c
d-d同b-b
d潤濕液
當輥隙間有油墨和潤濕液兩種流體時,膜層所發生的狀況如表5-1所列。
若將表5-1中的一號輥作為著水輥,將優先被潤濕液潤濕,附著的潤濕液為d,輥子上帶有的油墨c;若將一號輥作為著墨輥,將優先被油墨潤濕,附著的油墨為a,輥子上帶有的水分為b。如果把表5-1中的二號輥作為印版的空白部分,將優先被潤濕液潤濕,附著的潤淡液為d,帶有的油墨為c;如果把二號輥作為印版的圖文部分,將優先被油墨潤濕,附著的油墨a,帶有的潤濕液為b。圖5-3所示的四種輥隙出口處的膜層則分別為d-d,d-b,d-a,膜層狀況和表5-1中所列的膜導層狀況相符合。
平版印刷的油墨轉移,分兩次進行。先從印版轉移到橡皮布上,其轉移率約50%,再從橡皮布轉移到紙張表面,其轉移率約為76%,總的油墨轉移是38%,此凸版印刷和凹版印刷的油墨轉移率低。因此,平版的墨色比其它印刷的墨色淺淡。根據馬丁·西維爾的下印模式,油墨要在墨輥、印版間進行良好的傳遞,必須混入適量的潤濕液,這樣,必須會導致墨色的下降。因此,嚴格的控制印版的供水量,保持水墨平衡,是提高平版印刷質量的關鍵。
正確使用膠印油墨助劑德國力高電動打孔機CB490報業CTP數字化工作流程數字閱讀市場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凹印機劣化的五大禍首,你能指認出來嗎?小景區如何成為一匹“黑馬”愛普生85ND打印質量尤為出眾眾多印刷企業開始試水網絡個性印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