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刷操作中,尤其是印刷滿版實地或實地邊框等印品,最容易產生墨漬。墨漬通常是在印版表面粘上了墨皮等物體,可能是墨皮,也有可能是膠輥脫落物或者紙張紙毛等污垢。現總結分析如下:
1、油墨內的墨皮。這種情況有的是舊墨罐裝新墨造成的,也有可能在新墨表面或邊緣上的結皮沒有處理干凈,在印刷進程中,就會吸附于印版圖文上,經橡皮布轉印到印品上出現中間為黑點,周圍為白圈的墨漬現象,如圖所示的形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相應措施:①首先將油墨軋一遍,若仍無法解決,應考慮調換新的油墨;②如果油墨內只有少量墨皮,在印張不是很多且要求不是很嚴格的情況下,可采用關小墨頭螺絲而多放牙齒的方法,讓墨皮卡牢在墨斗內,這種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對于印張較多的情況,就會積少成多而影響印刷品質量;③在存放油墨時,應將舊墨罐清理干凈再放入,然后用包裝用的牛皮紙剪成與墨罐開口大小相吻合的紙蓋,涂上機油蓋在上面,使其平坦,這種方法對保存舊油墨防止墨皮產生有一定的效果。
2、膠輥脫落物。膠輥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由于清洗不干凈,酸性水斗液,油墨油性等多方面的的原因,使膠輥面形成凹凸不平,氧化結膜或表面老化光滑,膠輥膠層產生無數裂紋,在印刷過程中,這些裂紋就會有不規則的黑色硬塊掉下來而粘附在印版上,經橡皮布轉印到印品上,就出現如圖所示的墨漬形狀。要掌握膠輥正確的使用方法和保養使膠輥的表面性能、幾何形狀、尺寸精度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穩定性,防止因使用不填和保養不善而使膠輥性能過早失效。在安裝與調節時,一定要保證其應有的技術精度,應輕拿輕放,不應碰撞輥頸與輥面膠層而造成輥體損失、彎曲或膠層破損。在調節膠輥與膠輥、膠輥與印版之間的接觸壓力大小時,應根據膠輥的彈性、硬度及其在系統中的作用而調整確定,使其在操作運轉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接觸狀態、受力平衡、均勻一致。同時,應抓住膠輥的養護、保養等必要環節,膠輥在使用前后,必須用清洗劑將輥面徹底清洗干凈,以保持輥面無污垢物和恢復其表面理想的工作狀態。在使用進程中,應防止膠輥與強酸、強堿或有機溶劑的接觸,在假期,應將膠輥取出,存放在通風、干燥、陰涼的場所,嚴禁互相疊迭、擠壓,以及膠層粘連和受壓變形。由此可見,加強膠輥的使用、保管和維護是防止膠輥脫落物產生的主要方法:
3、紙張污垢,在造紙過程中,由于造紙原材料和技術方面等關系,紙張中的脫落物,如紙毛、漿塊等物質,在印刷過程中,這些脫落物有可能會堆積在橡皮布的表面而影響網點的正常傳遞,也可能從橡皮布的表面轉移到印版上而呈現在印品上,成為四周白圈、帶毛刺的墨漬形狀(如圖所示)。無論是紙張污垢堆積在印版上還是在橡皮布上都嚴重影響印刷品的質量。本來紙毛既能吸水又能吸油,當印版圖文上吸附有紙毛后,隨著印版滾筒的轉動,紙毛受到水斗液的濕潤和水輥的加壓,就緊貼在印版圖文上,接著由著墨輥上墨,這時,濕潤后的紙毛具有抗油性,雖經四根著墨輥上墨而不能吸墨,轉印至橡皮布壓印時就會出現墨漬現象。對這種現象,首先要減少版面水分和減輕水輥與印版表面的壓力,使印版表面的紙毛盡量減少濕潤,減少紙毛的抗油性來增加它的著墨力并盡量使其不貼在版面上;其次,增加油墨的粘度和流動度,并增加前三根著墨輥表面的壓力,使滯留在版面的紙毛經著墨輥上墨時,將紙毛等拉出來傳遞到墨輥上,然后再在小鐵輥上聚集起來,停機裝紙時再擦洗干凈。當然附于紙毛較嚴重的紙張為保證印品的質量,可以重換紙張或套印白油或清水洗膠布有一定的效果。
總而言之,印刷品中墨漬的產生,不但有材料方面的因素,還有工藝、技術、設備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印前、印中和印后多加強各方面的督導與監控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控制凸版印金工藝質量印刷知識:教你如何檢查覆膜質量?如何調整膠印機叼牙光盤印刷過程中墨杠產生原因及其排除新進四色膠印機的維護與保養快速成型技術RP在印刷行業的應用技術原理膠印過程中,發生臟版故障的解決辦法淺談膜內標簽的印刷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