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印刷流程的標準規范
cip是什么,既不是硬體、也不是軟體,而是一個制定印刷生產與管理標準及規制化的團體,cip代表computer integration for printing的組織,包括世界上著名印前設備、印刷機、印後加工、印刷圖文軟體公司到數位列印的全錄公司,他們有見于電腦化時代,印刷機制造廠、印前設備,尤其ceps高階電腦組頁系統,印前排版、編輯系統,到後加工控制系統,往往大家各自開發自己電腦控制的硬體、軟體,也自己去定義工作規范、流程,使用自己認為合適的電腦程式和語言,如果這樣無限發展下去,不只印前設計編輯檔案,和制版底片及印版輸出,將來只有相同廠牌可以相容,和其他廠牌就如雞同鴨講,再深一層從印前制版和印刷到後加工,都使用不同電腦語言、程式及控制邏輯,以及工作內容和設備定義時,更是老死不能相互往來。
就算同是印前設備,但不同廠牌輪出機,都要聽命于不同語言,就如十多年前分成麥金塔及pc電腦,兩者程式不能相互通用,所以印刷頁面檔連轉換的機率都沒有,這個情況到印刷機房更為可怕,如果有6部機器,分成四個廠牌,而印版供應來源,除自家制版之外,另外還有三家制版廠在供應時,如果以傳統印版掃描機掃版的話,可能要用到兩臺、三臺掃版機,掃描印紋分布資訊檔,再轉成各色墨鍵分布印墨的程度指令,因為海德堡有自己印版掃描機、羅蘭也有自己的,日本的用demia掃版機,雖各廠牌格式都有,但不太正確(掃版準確性只有65%準度)且投資龐大,為不同廠牌印刷機,自然要做這種合適於各自印刷機能接收的格式語言印紋檔,才能發揮作用。假如不用掃描印版的話,那么在沒有一致性的檔案格式去規范時,不同ctf底片輸出機和不同ctp印版輸出機,rip完了之後的印紋分布檔,要輸出合宜資訊格式供不同廠牌印刷機使用時,這將十分的困擾。所以事先安排好某牌日本機器印,結果工作忙必須轉到德國機器,如照以前磁帶、磁卡的記憶格式,是無法做溝通的。所以adobe、柯達、愛克發、富士軟片、海德堡、羅蘭、小森、三菱等十多家廠,去籌組cip 3(computer integration for prepress printing press postpress)的組織,也就是要貫穿印前、印刷作業和印後加工三者,研發出大家都能使用的指令、規范或規格的工作單,因此不只要能跨平臺、跨軟體,更要大家能把流程中的材料及操作種類、定義及秩序等等規范下來,假如一部印刷機在紙張變化時,必須做飛達尺寸、飛達頭、輪紙臺、雙張檢測、邊規、前檔、印壓、傳紙的空氣套件、上光單元、收紙臺尺寸、真空剎車、上方風扇及噴粉等等,或許還有更多要更改部份,如吹風嘴、吸氣嘴風量或輪紙臺的壓輪位置、真空皮帶、真空邊規的吸風量變化等等,光是一個機械式尺寸變化就可能有上百個地方,必須做遙控式數位調整。
一部八色機有接近250個墨鍵、8個墨槽輥總體供墨量的大小變化,這些參數在今天不只是在印刷前耍做預設定,甚至於在校版、校色時也要做變化調節,到正式印刷時,更可能用連線式或離線式的濃度掃描量測,把現印的數據和ok sheets付印樣張的數據做類比,然後做差異值的墨鍵開度變化調節,甚至于總體墨量的多少變化也要調節因應,像這樣的設備,如果沒有cip統一的規范接口,控制起來就會因廠牌不同,而做出不同資訊程式和格式變化因應,有了cip組織,不同廠牌設備在同一的定義及規制下,其差異性不大,同時使用pdf檔在clp 3的格式上,自然容易溝通。而cip 3組織的出現受到很多硬體設備制造商、軟體開發公司甚至像adobe這樣語言程式制定的公司所重視,這不只是在統一共同的指令、程式及秩序,加上程式規格語言之外,更重要是印刷工程中前面已做過的事和已知道的資訊,不要到下一個工程又要全部重新輸入。如客戶名稱、電話、住址、連絡人、工作名稱、規格、色彩、制版、印前服務、用紙種類、尺寸、厚薄、裝訂加工、數量、特殊需求及編排秩序等等,如在後端重輸入有時會出錯,也要花時間去處理,而cip 3雖宜稱可規范到後端加工,但多年來裁切比較多人使用,而折紙機、騎訂及膠裝機,則以horizon公司比較積極配合。
cip 3最核心的價值是在由拼組大版的付印頁面檔,轉成2400、2540dpi供輸出機要輸出用的點陣檔。這種被稱為電子底片,若用在各種印刷機的墨鍵分布區,由咬口到版尾做逐區分割,再累計各區含有印紋分布百分比,將各色版各個供墨區的印紋分布資訊,提供給有經驗或沒經驗的印刷機操作者,做墨鍵開度預設定參考,這是最重要的精確參考數據,而若有不同曲線,就要選取合宜的紙張、油墨、印刷條件之曲線做參數轉換,才直接去做各色版、各墨鍵開度的快速、精確操作。這個由印前產生的資訊,給印刷機的操作者,才不用看著印版自己去做各個墨鍵區的調節因應cip3/cip4的印版上印紋分布資訊(一般以原生輸出檔轉72dpi左右粗檔使用) ,不只是cip 3資訊中極為核心價值,同樣在cip4的新體系上,也占有重要應用價值。
cip4讓管理分析趨於完善
事實上1993年開始研發的跨印前、印刷制程及印後加工三個流程的cip3,只有從前方往下游的流程,傳輸已知的資訊檔加以應用。但不久海德堡、曼羅蘭、愛克發及adobe四家公司,另外在研究一套更完善的印刷管理追蹤系統,甚至于可以去收集很多生產資訊,供下次再版或類似工作使用,而且可以用jmf檔,把很多工作資料、設定資訊自動登錄於mis資管系統上,以後再加以分析比對,如成本、利潤率、工作效率及設備、人員效率,以做更進一步深一層的管理,并提供印刷廠及客戶在印件追蹤上,給予很大方便性。這些資訊的收集,可以追蹤再利用,以及分析的“處理”processing,形成了cip3只重視工務資訊流之外,cip4又增加許多更完整資訊收集、追蹤、分析,甚至要在指令上做特別指令,如墨色的印刷lab值要求、印刷中不同版別的數量指令等等,cip4發起成員是重疊在cip3架構內,所以公元2000年正式成立,由prepress、printing—press、postpress等3p,再加上data processing資料處理的第四個p,成為cip 4的新組織,而cip4組織基本上提供規范、諮商,本身也不是軟體、硬體生產者,而cip 4把工作令、工作單,改成jdf檔方式,把工件客戶、名稱規格、需求及特殊要求、注意事項,甚至於lab色彩值濃度要求及種種後加工參數也寫進來,如果印紋分布檔完成後,也可以一并儲存人jdf(job definition format)工作辨識檔,把cip 3的一堆資料,更加以做規格化的定義及使用之外,很多檔案在一起也更容易辨識使用,jdf檔改用xml可擴充性語言,比cip3用的pdf語言,更能夠裝下許許多多的新工作指示及規定,而且xml檔也是同樣跨平臺容易使用的語言之一。
cip4的jmf(job managment format)工作管理資訊檔,提供工作的生產參數,并有自動向mis資管系統通訊、連系及登錄的機制,所以操作者的工作追蹤就不用分神去做鍵盤及屏幕資料的輸入因應而影響作業,jmf檔則是由各設備操控盤上,自己主動的向資管mis系統登錄,所以工作進行到什么地方、預計什么時候完成,不論工務部門、廠內及主管,甚至于被容許的客戶,都可以進入電腦系統查閱生產中的工件進度,以及預計完成時間。而且再版工件可全部使用以前生產時所調節或設定參數,以很近似的條件去做生產,這一點cip 3只要靠印刷機上控制臺所測錄磁帶、磁卡做記錄,其他就很少可能再重復使用以前生產資訊。
有些非再版印件在cip4的情況下,可以找到相同生產參數來應用,如80p雪面紙以888~640mm印刷書籍的資訊檔,就可以提供下一期雜志生產使用,只要換掉印紋分布檔就可以,甚至于同一規格的印件,也一樣可用它做印機尺寸、厚薄、風量和全機數十個生產參數做快速準確調節,只須換下內容的印紋檔案就可以,至於後面折紙、裝訂、裁切參數也同樣俱有利用價值,因而節省很龐大生產時間。但前提不只是尺寸變化、印壓的變化調節,而必須有數據化伺服調控裝置才有可能做數控式集中記憶及集中數位調節。另外風量和其他如墨輥時規、擺動調節,也都要做數控式的調節設施,道理一如墨槽鍵若用螺絲手工調節者,就沒有可能做遠距按鈕調節墨控,更無法引用記憶卡或cip 3/cip 4的數控式調節,所以要有全面數控的前提,設備操控的伺服動力數位控制是不可少的。
mis資管系統上,已登錄生產流程及生產參數,除了生產再利用之外,今後有更大的用途,可以做為成本分析,將一個工件在估價所做的成本和生產時實際產生的成本做類比,做為分析改善的依據,取價太高、太低或是生產不能符合原先所訂立標準,甚至於材料不合用而要頻頻停機做清洗擦拭,或是飛達不順只能開低速生產等等變因,那么今後對這類材料的使用要列入不受歡迎,或加價才能接受生產。在生產上機器設備因欠缺保養老舊生產不順,也可以從mis的印刷速度、生產停機程度得到資料,以便做改善。人員的類比,那一位的操作優勢可以做學習轉移,除了個案分析外,整季、整年度的生產回顧和檢視更是重點。有了mis的資訊,如何適才、適所找到合宜的人、做合宜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也是另外一個可利用的資料。
mis的管理資訊之外erp系統做為骨干,從前面的估價系統,工作印件確立,到工作流程管理、生產時效的評估及生產機器排列,原物料訂貨供應,生產規范的傳達到工件完成後的品質評量、成本評估及會計帳確立,加上財務系統、管理系統的架構,在今天資訊化時代,越來越多的生產資訊和管理資訊及會計、財務資訊結合在一起,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只是有系統是只把路造好,沒有車輛利用做流通,再好的路也沒有價值。而mis之後的erp資管系統又是各廠家不同,所以在建立上就會曠時費日,不像cip 3/cip 4系統,在定義及生產邏輯上已有共識,比較沒有不同廠牌及操作使用上的不同差距存在。
新的橡皮布在上機前需注意的地方綠色打印勢在必行,UV打印如何唱響未來噴墨打印市場PLC在切片包裝系統中的應用實例膠印機連線技術網紋輥對紫外線(UV)上光涂料的影響印刷品的啞膜和亮膜如何區分北京推出蔬菜看病“專屬二維碼”,菜農可用手機問診揭秘對印刷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的三個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