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全行業印刷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念,貫徹“國家”十三五“文化發展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促進綠色發展,貢獻力量以新時期綠色印刷的良好業績來建設美麗的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處2017年繼續委托北京印刷學院開展綠色印刷實施效果評估。這次評估以習近平新時期學習宣傳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進一步完善綠色印刷生產和消費實行制度和政策,著力建立和完善綠色印刷經濟。綠色和低碳循環。組織專家們梳理綠色印刷路徑的實施情況,開展調查和現場調研,討論熱點問題,形成了本次分析報告的成果。
首先,綠色印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在新時期把中國特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體現了全黨的共同意志,全社會的共同信念。大會作出了重大的政治判斷:“中國特色社會矛盾進入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與非均衡發展的矛盾”。進入一個新時代,人們對美觀,環保,個性化,功能性印品的需求日益普遍。綠色印刷符合社會需求變化,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積極提高供給質量,促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截至2017年11月8日,全國共有1246家綠色印刷認證企業。中小學教科書連續三年全面綠化,綠色出版物占全國出版單位的45%。北京出版單位的出版單位中有60%涉及綠色印刷,共有138種出版物,占出版總數的1/4。綠色印刷產品已涵蓋出版物,票證,紙塑包裝等領域。綠色印刷正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信徒和領導者的重要參與者。
二是推動綠色印刷形成產業發展的新格局,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綠色打印系統的設計已經探索。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一個熱點。綠色印刷經濟體系的建設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綠色印刷產業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產和消費受到全社會的推崇,節能,環保,美觀的理念深入人心,企業發展成為新的亮點之一。無醇潤版液,水性膠粘劑,水性涂料,綠色洗車水等原料,原料用量持續增長。塑料薄膜凹版印刷水性油墨技術的突破已經成功通過測試。一些油墨生產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引進油墨包裝紙,實現油墨包裝“零廢固體”。電腦制版技術(ctp)覆蓋率達到85%以上。數字印刷蓬勃發展,柔性版印刷穩步推進。多家全國印刷示范企業和印刷設備制造商的綠色印刷技術開發項目獲得了各種政府資助支持。
三,印刷行業vocs“來源減少,過程控制,終端管理”三種方式,“終端管理”由于形勢和政策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治理準則和原則已經明確,技術路線正在探索之中,治理由被動轉為自愿。紙張膠印主要關注“源頭減少”;溶劑型油墨包裝和印刷“源頭削減”和“終端管理”。源頭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主要來源于油墨,膠粘劑,清漆,潤版液,洗車水等原輔材料。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綠色原輔材料可以實現具有低(無)voc含量的材料。溶劑型油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達到70%,替代水性油墨仍然是研究和開發,成為當前技術研究的方向。過程控制:提高自動化和凈化水平,既實現減排,又節能。采集設備將組織成無組織排放,集中油墨進行油墨節約和減少5%的固體廢物量,洗滌水減少自動清潔50%,紙張回收利用,廢物回收機器轉向浪費。治理結束:針對不同的印刷方式,排放濃度,工廠一個政策。低濃度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使用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或綜合處理技術;200mg / m3以上濃度時,采用沸石轉輪或活性炭吸附解吸附加催化燃燒控制技術。四是遵循自然規律,不斷推動綠色印刷的實施尊重,整合和保護自然也自然安靜,和諧,美麗。這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方向之一。要堅持深化深化,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推動綠色印刷的實施,綠色印刷是一個重要的政策方向,為此,綠色印刷進入“國家”十三五規劃文化發展改革“,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環境保護部陸續舉辦綠色印刷推介會,支持15個省(區,市)和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提供財政支持,湖北省11個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綠色印刷發展的實施意見,北京市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總局在北京衛視和汽車站發布了公益廣告,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不斷發布綠色版w和輔助材料目錄。京津冀綠色印刷協同發展平臺不斷完善。全國書展,北京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江蘇印刷包裝博覽會成立了專門的綠色印刷展覽。上下游交易所組織的整個產業鏈上印著豐富多彩的豐富多彩的綠色對接活動。實施綠色印刷是全行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落實新的發展觀,建設現代經濟體制的必然選擇。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導向,社會組織和參與制度實施的公眾。要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加強協調配合,推進精細化管理。努力和溫度都應該使綠色印刷先行者充滿成就感。美麗中國,由我印刷!
如何做好企業管理中的2個70%膠印中油墨過度乳化的有效解決方法阿聯酋政府成首個“無紙化”政府七色凹印機二級張力控制系統的改造沃爾瑪美國嘗試用VR技術訓練員工剖析衛星式柔版印刷機(下)企業如何做好大客戶營銷管理呢?全球五大印刷設備品牌巔峰之作(下)